暖核,暖和——国家电投海阳核电开启核能“双城”供热

时间:2023/12/07 15:03

  初冬的山东海阳,阳光明媚。漫步街头,能感受到这座滨海小城独有的静谧。混杂着海洋气息的海风扑面而来,提醒着人们凛冬将至。

  坐落在海阳的国家电投“暖核一号”三期核能供热项目已于近日正式投运。与往年不同,今年的海阳核电在给海阳市供暖的同时,供暖区域延伸到了威海乳山市,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,开启了核能“双城”供热新纪元。

安全——核能供热的最根本前提

 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,核能是用来发电的。事实上,作为一种清洁、零碳、绿色的能源,用核能来供热,是一种解决城镇集中供热、减少环境污染更好的供热方案。

  核能供暖是否安全,是用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。

  “核电厂热电联产主要是从核电机组抽取高压缸排汽作为热源,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,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,将热量传递至用户。在此过程中,只有热量的传递,没有水的交换,确保核能供热安全可靠。”国家电投核能发展总工程师、山东核电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吴放介绍说。

  “安全是我们开展核能供热的最根本前提。”山东核电设计管理处常规岛科科长刘宪岭告诉记者:“我们所研发所采用的创新技术无一不是以安全为基准,作为国内核能供热的开拓者,我们拥有充分的核能供热相关经验,居民是可以彻底放心的。”

  “海阳核电在海阳已经很多年了,我们平时也会通过电视、手机等平台了解一些核电的相关知识,所以对核能供暖的安全性还是很放心的。”凯利锦苑小区居民李楠对记者说。

跨区——开启供热商业新模式

  作为我国核能供热的开创者,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从2018年开始核能供热的探索与实践。

  2019年建成“暖核一号”一期项目,成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工程;2021年投运二期项目,使海阳成为我国首个“零碳”供暖城市;今年的三期项目,则首次实现了核能供热的跨地级市发展。这也是世界最大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项目,再次刷新单台核电机组最大居民供暖面积纪录。

  “本次跨区域核能工程供热范围跨越两个地级市,所以我们建立了‘政府主导、企业作为、统筹规划、协同推进’的三方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。”刘宪岭向记者介绍说。

 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,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与海阳市、乳山市政府明确接口、分工合作,统一协调设计施工,统一开展调试运行。

  核电企业负责技术研发攻关、厂内供热机组改造和工程施工,两地政府分别负责所辖行政区域的征地协调、管网铺设及热源分配中心建设。面对跨地级市供热管网地下铺设环境复杂、不同行政区域协调难度大等挑战,三方通力合作,联合指挥,成功实现了供热管道在两地交界处的合龙和各项参数对接,使核能供热顺利到达乳山。

  据了解,“暖核一号”自投运以来,已累计新建核能供热主管网83公里,一级换热站11 个,完成投资近40亿元。

  “通过本项目,我们开创了‘核电厂+政府平台+长输管网公司+供热公司’的供热商业新模式,为后续复制推广奠定了基础。”刘宪岭说。

清洁——要温暖也要蓝天

  在中盛佳园小区,记者遇到了正在散步的徐女士。提起核能供暖,这位怀孕7个月的准妈妈赞不绝口:“家里温度合适又稳定,非常舒适。而且感觉核能供暖以后,空气变好了,我就多出来走走。”

  供职于丰源热力的李长科也深有同感:“不烧锅炉以后,环境变好了,我们的经营成本降低了,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项目。”

 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。“暖核一号”投运以来,累计提供零碳热量456万吉焦,替代原煤消耗39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,同比核能供热前,海阳市供暖季空气中PM2.5下降了16%,天气优良率上升了17%。

  “暖核一号”以清洁、经济、稳定的供暖效果受到了地方政府、热力公司和社会民众的一致好评和赞誉,为更大规模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,真正成为“政府的民心工程、央企的暖心工程、核能的信心工程、环境的清心(新)工程”。

  “山东核电将持续推进核能供热技术迭代升级、让核能供热惠及更多区域和百姓,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供更多方案和示范,助力我国‘双碳’目标早日实现。”吴放对记者说。

  带着满满的收获,结束了一天的探访。看着白云肆意在蓝天中勾画出美妙的图案,记者相信,有了强大科技的加持,这个凛冬一定会“绿”意盎然,风“核”日暖。